随着北斗二号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自今年以来,对北斗导航系统地面应用相关问题的推动正在逐步升温,两会期间该领域的议案也备受关注。
日前,中国“北斗之父”孙家栋院士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就表示,未来北斗导航系统的关键就在地面的应用。“北斗卫星真正的效益到底有多大,关键就在于地面的应用,怎样在应用领域把它搞好,不仅是经济问题,还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关键因素。”他说。
今年两会期间,相关北斗的议案、提案也有很多。来自中国兵器集团的人大代表白晓光告诉记者,因为北斗对于国家时空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因此应强制推进国内企业使用我国自主的A-北斗/GNSS加速定位服务。
吉利控股董事长李书福公布的提案,也涉及到相关的方面。因高精度地图技术提升,许多车企目前面临测绘资质取得的障碍,他建议应审慎对进行自动驾驶开发技术的企业提前、有条件地开放地图测绘资质,并进行有效监管。
阿里巴巴集团副总裁钟天华则表示,限制性的法律法规对于自动驾驶汽车等技术的发展存在障碍,“在日常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北斗高精度数据采取开放政策,在有效保障国家信息安全的同时,释放万亿级别的北斗定位产业价值。”他告诉记者。
尽管交通部在今年一月出台了《关于在行业推广应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指导意见》明确到2020年,交通运输各领域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普及程度显著提高。但多位相关人士指出,相关政策可以对汽车行业进行更大程度的支持。
高精度定位时代
无论是来自孙家栋这样的顶级专家,还是诸多业内人士的言论,对于北斗目前的情况都有一个基本共识,就是应用层面尚有很大发展空间。
“必须要承认,在卫星作为导航定位方面,美国比我们走得早,我们可以看出GPS已经渗透到世界各国的社会和经济生活中了,美国政府为了GPS的民用层面推广也做了非常多的工作,包括无偿提供GPS的民用信号等。”孙家栋表示。
长期大范围的使用,让GPS无论是产业链的成熟度还是应用广度都高于北斗。“随着地基增强站的不断建设,我们目前在国内有1200个站形成的增强网络,北斗在国内的定位足够达到米级,东部城市甚至可以达到厘米级别。”千寻位置CEO陈金培告诉记者。
千寻位置负责投资并运营上述1200个地基增强站,并向下游定位芯片厂商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目前与GPS在定位服务能力上,北斗已经没有差距了,但是在产业链的成熟程度和应用广度来讲,还有不少的差距。”陈金培说。
而从北斗相关产业链的阶段来看,目前正在进入第二阶段,即提供北斗导航的芯片兼容GPS、格洛纳斯(俄罗斯的导航卫星)等,保证定位系统的运行稳定。
“我们在国内的第三阶段,是即便没有GPS等其他导航系统辅助,也能保证北斗的稳定准确运行。”陈金培说。
制度障碍待破除
无论是来自汽车厂商的李书福还是阿里巴巴的钟天华,对于目前现行法律对于测绘资质的诸多限制均提出了相关建议。
实际上,世界商业卫星遥感影像的最高空间分辨率已经超过0.5米。从理论上讲,国外公司通过正常的商业行为便可以轻易获取全球任何区域优于0.5米精度的坐标或地图。
而对于未来或会大范围应用的自动驾驶及相关技术,现行法律也有诸多掣肘。车载传感器采集地标信息并由自动驾驶软件开发人员编制地标地图的行为,属于“地标人工设施”的范畴。根据国内相关测绘法的规定,需取得测绘资质证书。
但是,这一证书的取得非常困难,大都只有专业测绘单位才能达到。近日,李书福就呼吁,要想发展自动驾驶汽车,必须要有精准地图的支持,因此应审慎放开精准地图测绘。
“现行的法律既不能起到保护国家机密的作用,又限制了高精度定位应用的发展。”钟天华表示。而他估计,如果在日常经济社会发展中对北斗高精度数据采取开放政策,因此释放的市场规模或达到万亿级别。
作为后进者的北斗,想要赶超前方的领先者,如GPS、格洛纳斯和伽利略等,均需要在政策层面上作出更大的努力。“俄罗斯就规定定位芯片必须要支持格洛纳斯,但是在中国并没有相关的规定,这一行业的助力还没有到一定层次,所以发展还会受到一些限制。”陈金培说。
而类似铁路、农业、手机和智能穿戴等领域中,北斗还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能在这些层面应用到北斗,北斗才能渗透进消费者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且提升消费者的定位使用体验。”他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