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军民融合发展服务中心!  登录 注册

绵阳科技城趟出“军民融合 创新发展”新路

来源:    发布时间:2015-09-22

        蛰伏西南腹地半个世纪的老军工基地四川绵阳市,从承担我国唯一一座“国家科技城”建设使命的那一刻起,15年坚定不移地推动军民融合、创新发展。这座拥有20多万科技人员的内陆城市,高新技术产业对经济的贡献已占到一半左右,科技型中小企业如雨后春笋,为我国西部转型发展趟出了一条新路。
    
  作为我国三线建设重要基地,四川绵阳布局了长虹、九洲、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空气动力研究与发展中心等一大批顶尖国防科工院所和骨干企业。为充分挖掘这座巨大的科技宝库,2000年9月,中央宣布正式建设绵阳国家科技城,推动军民融合发展。
    
  经过15年的努力,绵阳科技城目前拥有18家国家级科研院所、26位院士、800多名国务院特殊津贴获得者。在绵国防科研单位承担和参与了重大国防科研生产项目1000多项,取得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重要成果。
    
  不仅如此,深厚的国防科技资源也转化为经济发展的持续动力。多年来,科技城培育了363家军民融合型企业,产业覆盖电子信息、航空发动机、核物理与放射化学等300多个专业领域,实现军民融合销售收入1550亿元,并诞生了利尔化学、九九瑞迪等一大批国际国内领先的科技企业。
    
  为进一步加快绵阳科技城的发展,四川省专门开辟出100平方公里的加快规划建设科技城“集中发展区”,作为承载军民融合、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载体。目前集中发展区已完成10亿元的道路、桥梁基础设施建设,华正OEM电子配套园二期、九洲光电线缆等项目也已建成投产,永年3D打印产业园、中物院军民融合产业园等10个重点项目已陆续开工。不仅如此,集中发展区还储备了高世代面板生产线、新能源汽车等重大项目8个,计划总投资超过600亿元。
    
  随着绵阳科技城正式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先行先试的系列政策,目前科技城已从整体上完成中央、省、市三级创新扶持政策体系框架,成为国内创新创业环境最为完善的地区之一。
    
  绵阳这个不沿边、不靠海、不是区域经济中心的西部内陆城市,正在成为无数“创客”实现理想的热土:平均每3天就有一项科技成果在这里转化走向市场,平均每天有7家科技型小企业诞生,全市认定的科技“小巨人”企业超过5000家,昔日的“老三线”如今正迸发出强劲的创新热潮。
    
  1991年出生的谢福林毕业于西南科技大学,他从来没想过自己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开公司”。如今已是绵阳天羽航科技有限公司的总经理的他,带着10多个志同道合的大学同学,致力于无人飞行器设计开发、控制系统研发、制造和销售,并提供无人机空中拍摄、测绘、城市3D漫游等相关技术服务。对于未来,谢福林充满信心。
    
  为了不断激发创新创业热情,绵阳科技城全面推动简政放权,行政审批事项精简6成以上;一次性拿出6000多万元资助、奖励创新项目和人才;搬空一座政府部门办公大楼转为创业孵化园;建成科技孵化平台34个,总面积超过60万平米。
    
  在绵阳“80后”创业者李涛看来,正是这样的创新土壤,让他这样的普通青年有了过去做梦也想不到的机会。3年前作为进驻绵阳“1716创业工场”的第一家企业,李涛几乎是位“光杆司令”,但瞄准国内刚刚兴起的防伪二维码市场的他,获得了创业工场从办公场所到法律顾问、财务托管等一系列创业孵化服务。
    
  心无旁骛做产品、推市场的李涛逐渐拥有了20多人的团队,公司年产值也迅速达到1.5亿元。“仅靠一个创意就实现了‘零成本’创业,感谢这个时代。”李涛感慨地说。